7月3日下午,数学与统计学院举行“学术立校”暨“数统天地”论坛第104-105期讲座。武汉大学金锁钦教授、武汉大学王定杰教授应邀主讲。学院院长焦建军主持,学院80余名师生参会。
第104期讲座中,金锁钦以“多模态数据整合推动生物医学新发现”为题,逐步介绍了如何从单细胞组学数据中挖掘有用的信息,促进生物学发现和临床应用。一方面通过将单细胞转录组与先验生物知识相结合,能够系统推断和分析细胞间的通讯,揭示细胞微环境的调控机理;另一方面通过整合单细胞组学数据和传统bulk测序数据,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剖析细胞异质性,识别与临床表型相关的细胞亚群及其生物标志物,促进单细胞组学数据的临床意义挖掘,为改善临床预后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第105期讲座中,王定杰以“Machine learning-driven integration of long and short reads for accurate gene isoform quantification”为题,首先介绍了当前转录组研究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其次介绍了一种新的生物信息学工具miniQuant,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型整合了短读和长读数据,提高异构体定量的准确性。最后详细介绍了构建的第一个数学框架来表征长读对定量转录组分析的贡献。

与会师生针对自身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与两位教授进行了热烈交流,会场气氛十分活跃。
【报告人简介】:金锁钦,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2016年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导师为邹秀芬教授;随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聂青教授。主要从事数学、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交叉研究,在生物医学大数据的数学建模和智能挖掘、发展数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解决生物医学前沿科学问题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Protocols、Genome Biology、NAR、SIAM J Appl Math等学术期刊上,其中2021年发表的细胞通讯工作CellChat引用率达5000余次,获2024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前沿科学奖。
【报告人简介】:王定杰,武汉大学武汉数学与智能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2019 年于武汉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近五年(2019-2024)。加入武汉大学前,曾任香港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研究员。长期从事数学、机器学习与生物医学的交叉研究,工作涉及生物信息学、计算系统生物学、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在高通量测序数据的数学建模与算法开发、复杂疾病的海量数据整合、多尺度建模及优化控制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于 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Methods, Nature Communications, SIAM Journal on Applied Mathematics, Chaos, Information Sciences,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受邀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欧洲长读长转录组协会等国际重要学术机构汇报研究成果。现任期刊iMeta (2024 IF=23.8)青年编委,并担任Nature Biotechnology, Genome Biology, Bioinformatic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等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